粵藝通訊五十八期 之二
唐氏劇作佈局精妙
演員編者各有心得
唐滌生這名字,早已成為現今粵劇圈中的神話。唐劇在這幾十年間演之不絕;近年有關這位傑出劇作家的研究、討論更是無日無之。八月間慶鳳鳴劇團為配合赴澳門演出,亦曾就幾個即將演出之幾個仙鳳鳴的唐劇舉行了一個座談會。
多年來繼承唐滌生創作路向的劇作家葉紹德先生在座談會中就幾個名劇「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及「再世紅梅記」去探討唐氏創作的傑出之處:他能將幾十齣的長劇「牡丹亭驚夢」濃縮成四小時的粵劇劇本,不但不失其神粹,在遣辭用字方面更比原著優美。(葉先生以拷元中的一段既通俗又不失文雅的中板為証)。另一方面,祗得四節的元曲落入唐滌生手中又可擴展成另一個名劇「蝶影紅梨記」。至於「再世紅梅記」,唐滌生在未能全窺原著的情況下竟可以其鬼斧神工,巧妙地將「紅梅記」的故事和「綠衣人語」揉合起來,成為另一個一代巨著。在與會者熱烈提問之下,葉先生亦就「紫釵記」分析唐滌生如何就湯顯祖的原著加上論理爭夫一段以加強該劇的吸引力。凡此皆顯示唐氏過人之創作力和掌握劇力的能耐,亦是擅寫粵曲的葉先生自謙不及唐氏之處。
在演繹唐劇方面,另外兩位講者林錦堂和梅雪詩亦就他們多年的演出經驗發表他們的感受。梅雪詩表示因其師承,對唐氏劇作有特別的親切感,所以揣摩角色和入戲都比較容易,演出唐劇時也感到比較舒服。而林錦堂多年來除了仙鳳鳴時代的唐滌生劇目之外,亦曾演繹不少早期的唐劇,所以對演繹唐劇的感受也比較複雜。一方面他也承認唐氏的創作能帶動演者入戲,曲辭容易上口、也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另一方面,由於唐氏在一些情節上的交代隱晦,需要演者細心琢磨才能準確把握。但由於未能與原創者直接討論其原意與對演出編排的要求,演員容易誤解處理的角色,這也成為演繹唐劇之一大難處。
總結兩位講者的說法,也可反映到唐滌生創作的另一成功之處。唐氏創作不但劇情豐富,辭藻優美,他對日常生活細節和人性也有很深入的體會。他筆下的人物、情節並不是天馬行空,憑空捏造,而是有血有肉,似曾相識,容易引起共鳴,令人產生會心微笑的。就以唐氏另一個劇作「獅吼記」為例,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不是也很容易找到如劇中的陳季常、柳玉娥甚至老奴襄伯一樣性情的人物嗎?今日社會經常討論的婚外情、「包二奶」的成因,和劇中所描述的,不是有許多相似之處嗎?由於不同層次的演繹可以讓他的創作發放不同的光芒,由初入門的新進演員到登峰造極的資深老倌都可演繹他的作品而自有其精彩之處。或許就由於故事角色在含意隱晦中仍有許多發掘惴摩的空間,唐滌生的劇作就更能歷久不衰了。
二○○○年八月六日澳門文化中心講座筆記